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已经成为日本的国难。在NHK电视台节目上,看到排成一排的四个巨大原子炉一个一个发生爆炸,全体国民都在祈祷原子炉早点降温,辐射物质早点消退。 灾区几个县的同胞,刚刚幸运地逃出海啸,现在又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之中,其难过的心情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人也不好过。由于全国的核电站都被关闭,关东和关西的电网没有连接,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在东京和附近城市实施轮流计划停电,时间为6:20-22:00。连电视都看不到,加剧了紧张和恐慌的情绪。

比当前的核辐射威胁更严重的则是信心的丧失。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自卫队还是首当其冲的东京电力公司,在事件的处理上都没有表现出日本引以为豪的高效率。我所认识的中日两国对核电有了解的人士都说,电站的控制者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停机、冷却、封闭”的对策,耽误了时间,是现在出事的重要原因。

不难想象,受到质疑的还有核电这一事业本身。民间活跃的反核组织“原子力情报资料室”认为,日本作为地震大国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搞核电。福岛出事之后,他们呼吁展开“脱原发”,即放弃核电运动。这一呼吁可以说立即击中了日本人心中的痛点。

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核武器危害的国家,核武器是日本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主流社会永远不去讨论的禁忌话题。但是,日本同时也是一个极其缺乏资源的岛国,地下没有石油和煤炭,这类能源全都要靠进口。于是在经济起飞的六十年代,核电站终于走进了日本。如果说“不应该”搞核电的话,那么,日本也不应该搞工业,不应该成为第三经济大国,甚至都不应该有一亿多人口。

核电毫无疑问是人类最安全的大宗能源。美国是使用石油最多的国家,获得石油的代价,是美国士兵、敌对军人和无辜者的生命。中国是使用煤炭最多的国家,但开采煤炭的代价是每年都有至少2400名矿工死于矿难,6000名矿工死于井下特有的尘肺病。日本作为能源进口者,表面上并不需要付出这种代价,但漫长的海运线路随时可能中断,导致经济彻底崩溃。二战中,美国通过封锁对日本造成的打击远远超过核爆。只有可以储存的核燃料,才能让日本部分实现能源安全。

核电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好处,那就是帮助减少核武器。世界上的核燃料毕竟是有限的,当可开采的核燃料耗尽的时候,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可能会拆卸一些核武器,制成名为MOX的燃料卖给核电厂。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这次出现问题的福岛三号反应堆的燃料,就来自一颗被拆卸的美国核弹(当然已经在美国进行了可靠的处理,绝对不可能再武装化了),而这颗核弹或许瞄准过中国。核电站的需求是让核大国之间举行战略武器谈判、削减核武器数量的最大动力。作为受过核武器伤害的国家,日本实际上是在用全国国民缴纳的电费,来推动这个进程。

尽管如此,要让敏感的日本人战胜对核的恐惧,无疑是不容易的。过去在日本的漫画、电影、电视上活跃着一个非常著名的机器人卡通形象,名叫阿童木。这个男孩般长相的机器人既十分可爱又力大无穷,凭借着十万马力的强大能量和高度的智慧保护正义,是日本动漫中少见的没有任何缺点或弱点的主人公。其实“阿童木”就是英文中的“Atom”,意思是原子,他著名的“十万马力”也正好相当于五十年代常见的原子炉。后来原子炉的能量越来越大,阿童木也被重新设定为一百万马力。阿童木的出现,让日本儿童在得知广岛和长崎的悲剧之前,可以先对和平利用的原子能产生一些好的印象。

阿童木从1963年飞到1981年活跃在电视银屏上,正好见证了日本核电高速发展的时代。日本在这段时间里顺利地走到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上,也建造了几十个原子炉,满足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福岛核电站出故障的几个原子炉都是70年代建成的,其中最先出问题的一号反应堆本来马上就要到达四十年的预期寿命。之所以是福岛出问题,而别的地方没事,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它太老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设计这几个原子炉时,人类还没有见过日本那种9级地震。福岛的一号至六号反应堆有安全系统,但需要在停机后保持几天供电让其冷却。不幸的是,海啸摧毁了电网和备用的柴油机,紧急使用的电池在使用了8小时候也没电了,随后就出了大事。其他的核电站则具有改良的系统,保障了电力,在这种难以想象的灾难关头保持了安全。

而日本与美国、法国合作开发,正在建造和向外国出售的第三代原子炉,甚至连电力都不需要用,控制员什么都不干就可以经历任何情况的考验。如果这种技术早点得到采用,所有严重的核事故都不会发生。

无论如何,摆在眼前的是如何解决福岛问题、和决定核电的命运。关于前者,我来北京之前有内阁成员向我介绍过情况。爆炸看起来虽然可怕,但爆炸的是氢气而不是核燃料,核泄漏还没有真正伤害到人,即使抢救失败,彻底失控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彻底失控了也不可能出现苏联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因为后者的设计太差了。另外,福岛的经济损失虽然极大,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人员死亡或遭到致命的辐射,将来有可能以零死亡结束,这对刚刚失去了上万人的日本来说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目前来说,对核的恐惧给日本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核泄露本身。战胜灾难的关键在于开放的信息和坚韧的精神。开放信息是核能成功的关键,法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世界上使用原子能最坚决的国家,法国78%的电力都来自核电站。所以在工业国中,只有法国不用担心波斯湾的局势,也不用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环境污染的情况也比其他国家轻的多。法国甚至连反核电的力量都很少——世界上的大多数核电站都会把自己的废料运送到法国本土的一家专门的工厂处理和保存,这家工厂比核电站危险得多,而熟悉了核电的法国人民也就允许了。这本来也是日本曾经希望达到的目标,但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之后,日本始终没能做到像法国一样用真诚赢得国民的支持。

现在福岛的灾难还没有结束,但当年的选择还是摆在了各国的面前。要不要继续发展核电站?法国认为没有必要讨论,美国的态度是要继续搞,德国决定放弃,中国决定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不过,如果福岛真的以不死人告终,这件事对核电的推广来说也未必全是坏事,毕竟它检验了恶劣环境和失误操作的极限,而任何一个可能搞核电的国家,在地理位置安全上都将比日本有优势。

即使是日本自己,把阿童木时代的旧原子炉升级为更安全的新产品,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出路。

本文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第三眼"2011年3月17日

话题:



0

推荐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

16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中日交流、中日关系的热衷观察家、评论者。2003年来到中国后至今,作为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参加过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共有五十多个。作为评论员、嘉宾、作者参加过的中外媒体活动共有五十多个。 著作《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一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