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01月23日 17:19

北大哈佛显中美默契  

  哈佛大学的新生都住在Harvard Yard(位于哈佛广场旁边的主要校园),每一个屋子均为四个学生共用,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房间。据校方介绍,宿舍安排工作极为关键,入学之前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好、长短、性格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其结果分配学生。爱谈政治的跟同类一起,爱玩电脑的跟同类一起,爱睡觉的跟同类一起。毕竟是美国顶级的高校,就宿舍安排与学生分配这一关系而言,哈佛的做法颇有战略思维,先行投资性极高。

  到了二...

阅读全文>>
2013年12月20日 11:07

我在美国所发现的中国  

我在美国所发现的中国


加藤嘉一

2012年的夏天,暂别中国大地的我,踏上了美国波士顿的土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美国生活,一无所知,就像2003年的春天自己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时。时光已过十年,两者在我记忆里却是一贯的,而分不开。这是我的状态。  飞往美国的几个月前,我开始找居住的房子。我在波士顿不认识任何一个人,就只好间接地找。我毫无犹豫地通过中国的人脉去找到在哈佛工作的一名中国先生,具体协助我在...


阅读全文>>
2013年07月08日 21:26

我眼中的大韩民族  

 

 第一次让我无意中认识韩国的是2002年日韩共同举办足球世界杯的时候。当时读高三的我觉得,往往被世界视为“落后”的亚洲之两个国家能够主宰世界级的体育赛事,很了不起。日本进了16强,韩国进了4强。从此,我开始抱着“亚洲主义”看待韩国。

   2003年来到中国之后,我才第一次接触活生生的韩国人。

   首先使我惊讶的是其规模感。在北大,韩国留学生大概有2000名,日本留学生才200多名。除了在北大校园里,在我当时经常...

阅读全文>>
2013年04月21日 11:18

日本人是如何与地震打交道的?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再一次发生了地震。


我祈祷灾区朋友们平平安安,为遇难者们深表哀悼。


作为地震频发的日本伊豆半岛生长的人,我认为,畅通的通讯、合理的分工、坚韧的意志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如何与地震打交道,我也有一些经验与思考。下面,我重发本人曾在《新京报》(2010年4月24日)上发表过的一篇拙文,与中国读者朋友们分享日本人是如何与地震打交道的。但愿本人的浅见能够给中国接下来的抗震救灾、灾后重...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8日 09:16

路线、正当性、邓小平

稳定第一,发展第二,公正第三,人权第四。

对于胡锦涛执政的十年,与其一起度过时光,走过空间的我,是这样总结的。我始终认为,当代中国长远、健康、正常的发展必须由以上四个要素支撑,并让它们有机地、平衡地、协调地渗透到社会上每一个角落中、每一个层面里、每一个人身上。

过去十年对中国来说足够地特殊,形容它的说法则可以很多样:“国家大事密集期”、“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陷入瓶颈期”、...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3日 09:24

美国观察家们眼中的“中国风险”

自从日本政府把尖阁诸岛/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了多层面的反制措施。

我自己也受到了一些直接影响。一位中国官员格外礼貌地告诉我说,“加藤先生,您暂时不要在国内(中国大陆)出版书籍了,形势缓和了再说,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您,请您理解。”这位官员说得很对,我本打算在今年内出版的两本书果然被拖延。我分别向出版商询问“大概延期多久?”对方都回答,“不好说”。我问那位官员同样的问题,对方的回答也...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09日 10:16

日中关系陷入危机的此刻,我想说的话

201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虽然因为尖阁诸岛/钓鱼岛纷争,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被迫取消,中日间种种文化、经济交流也纷纷暂停,但我们还是能观察到,两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更积极展开对话,以期让危机“软着陆”。

昨天,我在东京与一些日本政治家、官僚讨论,从两国内政议程看,接下来日本或该打出什么牌,以及中方可能会做出的反应。我的看法是,中方目前正在等待日方的牌,中国政府也不容易,它强烈批评日本,可...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5日 09:19

日中危机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中国各地发生的“反日游行”,无疑是日中两国在四十年前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记得2005年4月9日,我在北大读本科的时候,也曾亲眼目睹一次反日游行。那天早晨八点半,我来到位于中关村的海龙大厦。不一会儿,在组织者的带领下,高举“反对日本篡改历史”、“钓鱼岛是中国的”横幅的抗议人群就开始一起大喊抗议日本的口号。

 

记得当时,让20岁的我感到好奇的是,那些大喊“抵制日货“的人们却兴高采烈地...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4日 08:00

日中危机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中国各地生的“反日游行”,无疑是日中两国在四十年前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后模最大的一次。

 

200549日,我在北大本科的候,也曾眼目睹一次反日游行。那天早晨八点半,我来到位于中关村的海大厦。不一会儿,在组织者的带领下,高“反日本史”、“钓鱼岛是中国的”横幅的抗人群就开始一起大喊抗日本的口号。

 

得当20的我感到好奇的是,那些大喊“抵制日“的人高采烈地用日...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7日 09:01

我与“爱国”的记忆

为爱国而害国的人,今天不分地域纷纷在出现。

有一个词叫“爱国贼”,大家听说过吗?

我想今天与大家谈谈。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顺着心情。

“爱国贼”是“为爱国而卖国的人”,换句话说,“客观上的卖国主义者”。

“卖国贼”和“爱国贼”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则是其言行的主观出发点——卖国还是爱国?

“卖国贼”无疑比“爱国贼”更加恶劣,毕竟是主动企图出卖祖国,背叛祖国的同...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7日 07:12

我与“爱国”的记忆   

为爱国而害国的人,今天不分地域纷纷在出现。

有一个叫“”,大家听说过吗?

我想今天与大家谈谈。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顺着心情。

”是“为爱国而国的人”,话说,“客上的国主者”。

”和“”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是其言行的主点——国?

”无疑比“”更加劣,竟是主祖国,背叛祖国的同胞,那...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6日 10:53

我与“爱国”的记忆  

为爱国而害国的人,今天不分地域纷纷在出现。

有一个叫“”,大家听说过吗?

我想今天与大家谈谈。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顺着心情。

”是“为爱国而国的人”,话说,“客上的国主者”。

”和“”的相同点是其言行的实际结果——害国家利益;而不同点是其言行的主点——国?

”无疑比“”更加劣,竟是主祖国,背叛祖国的同胞,那...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1日 15:38

致中国:离开之前想说的心里话   

好久没有写中国字了。

 

这段时间,我有意与中文写作拉开了点距离。不为什么,只是直觉。

 

最困难的时候,我很信任的一位中国老师劝我,“嘉一,你暂时什么也别做,从公众眼里消失一段时间,这对你来说是有必要的。忍耐一下,你会成为更有力量的人。”

 

我欣然接受了她的劝告,就像无条件听妈妈的话似的。

 

于是,我决定集中做好两件事:跑步与等待。

 

现在,我看着一面镜子,我变黑了,皱纹多了,头发也少了,感觉很...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6日 14:50

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

(FT中文网专栏文章)

好久没有写中国字了。

这段时间,我有意与中文写作拉开了点距离。不为什么,只是直觉。

最困难的时候,我很信任的一位中国老师劝我,“嘉一,你暂时什么也别做,从公众眼里消失一段时间,这对你来说是有必要的。忍耐一下,你会成为更有力量的人。”

我欣然接受了她的劝告,就像无条件听妈妈的话似的。

于是,我决定集中做好两件事:跑步与等待。

现在,我看着一面镜子,我变黑了,皱纹多了,头发也...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1日 14:11

声明

 

声明:

大家好。关于这两天在网上引起讨论的我的有关言论,由于我身体不适,给诸位交代晚了,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关于我5月20日在南京先锋书店的活动,大家解读尽可不同,但现场的事实只有一个,我愿意负责任地在此澄清并重申一下当时的情况。

一名读者提问,原话是“中国和日本对历史认识都是有问题的,那我们如何去了解历史真相?”

我在现场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一,      日中双方都应该对自己的历史认...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9日 02:22

声明   

声明:

大家好。关于这两天在网上引起讨论的我的有关言,由于我身体不适,给诸位交代晚了,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关于我520日在南京先锋书店的活动,大家解读尽可不同,但现场的事实只有一个,我愿意负责任地在此澄清并重申一下当时的情况

一名读者提问,原话是“中国和日本对历史认识都是有问题的,那我们如何去了解历史真相?”

我在现场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一,      日中双方都应该对自己的历史认识(不指...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4日 10:44

傍晚的扬州

 

 鉴真和尚、扬州炒饭、瘦西湖……

 

踏入此地前,“扬州”两个字使我联想的仅仅是这些固定名词,缺乏一些具体的场景与想象。又是第一次,我还是陌生人,一张白纸的状态。

甚好,至少对它不抱有傲慢与偏见。

上午时,下着雨。

到了下午,雨就停了。

 

瘦西湖充满着雾气,空气则充满着忧伤。我自以为是理想的悲观主义者。那里的环境意味着绝佳,没有更美。再走两步,到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我只是听说过...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2日 09:58

傍晚的扬州  

鉴真和尚、扬州炒饭、江泽民同志

踏入此地前,“扬州”两字使我联想的仅仅是这些固定名词,缺乏一些具体的场景与想象。又是第一次,我还是陌生人,一张白纸的状态。甚好,至少对它不抱有傲慢与偏见。

上午时,下着雨。

到了下午,雨就停了。

瘦西湖充满着雾气,空气则充满着忧伤。我自以为是理想的悲观主义者。那里的环境意味着绝佳,没有更美。再走两步,到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我只是听说过它,雾气和竹子形成主旋...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20日 10:40

中国人与外国人如何分享“公共空间”?

2012年2月1日,一对上海夫妇要携女儿在美国关岛搭乘美联航回沪。张夫妇俩因行李安置问题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结果机长以“航空安全”为由报警,拒绝2人乘坐该航班。未满12岁的女儿只好单独回沪。此事在微博上曝光后一时引起了中国网友的热烈讨论。

当时坐在同一航班,近距离观察这场景的刘先生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这对夫妻就坐在我后两排,我看他们上飞机时就在抱怨点什么。就在美国空乘开始整理时,一位空姐要变动一下...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6日 11:49

日本灾后一年

 2012年3月11日,全日本进入了追悼“东日本大地震”一年的状态。2月份刚做了心脏手术的明仁天皇出席了追悼仪式,并致词。作为一名日本公民,我深刻意识到:“此刻天皇夫妻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一事实本身意味深长:“3・11”是影响日本未来走向和日本人精神状态的大事,务必由天皇亲自向国内外传达日本复兴的声音,以及鼓励日本国民。

 

“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约19000人遇难者;至今依然有约34万人过着避难生活;光是福岛县人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