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11月25日 16:22

从天安舰到延坪岛

领土争端是一个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我想,朝鲜和韩国肯定深知其中滋味。没想到,这个问题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11月23日,韩国在举行“护国”军事演习时,从其控制的延坪岛上向朝韩争议的海域发射了炮弹。早已对韩国提出强硬警告的朝鲜立即进行报复性炮击。出人意料的是,朝鲜发射的170发炮弹有一半落入海中,另一半则落向有人居住的延坪岛。炮击之后,2名韩国军人和2名平民死亡,数十人受伤,韩国也进行了还

击。朝鲜半岛局势也一...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3日 12:43

从APEC到广州亚运

我目前在日本。11月13-14日在横滨采访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11月13日下午17时26分-48分,胡锦涛主席和菅直人首相突破自撞船事件以来始终无法摆脱的互不信任,实现了22分钟的正式会晤,为接下来的中日关系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 此轮APEC多边外交,至少对中日双边关系来说,不是走廊或沙发式的非正式外交。正式的首脑会谈能否召开,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焦点。实际上,两国政府直到当天下午才宣布进行正式会谈。一名日...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11日 15:12

中日能否借APEC改善关系?

自从9月7日撞船事件发生以来,中日关系始终陷入着一种恶性循环。政治关系和国民情绪的恶化对我个人的影响实在不小。这段时间以来,本来安排好的大学讲座、电视节目、社会活动、新书签售会等纷纷被取消,起码超过100场。好不容易打通关系,做好策划,调整行程,推掉其他事情,一切准备都做好后,举办的前一天突然从有关部门收到通知,这个不让做,那个不让做,“时机不合适”;“形势很敏感”;“为了保护你”。这两个月,我就是这样...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9日 12:46

前原诚司-站在大局,求同存异,愿意召开中日首脑会谈

自从9月7日撞船事件发生以来,中日关系始终陷入着一种恶性循环。虽然两国政府和民间始终没有放弃把两国关系往前推进的努力,比如,温家宝总理和菅直人首相在欧洲展开的“走廊外交”,上次在越南河内,两国两国领导人也未能正式召开首脑会谈,但至少在非正式场合进行了“战略接触”,这些都是两国高层受到国内外压力的严峻形势下作出的努力,值得赞扬。 

中日关系能否修复,接下来的焦点无疑在于11月中旬在日本横滨召开的APEC会议。...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9日 12:46

日本为何不对俄国“强硬”?

11月2日,我接到了各国不少媒体记者的电话,不管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韩国人,电话里的那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一种“同情”的口气,向我咨询:“加藤,日本刚刚召回驻俄大使了,日本最近面临领土问题不少,你作为普通日本人,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 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结束越南之行后的回国途中登上了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对北方四岛进行视察。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29日 16:24

“愤青”的话语权

我在上篇中从自己亲身阅历和观察出发,对于崛起中的“网络民族主义(Net-Nationalism)下了个明确的定义,并给予了描述。   自从9月7日以来,“撞船事件”引起了两国社会种种摩擦和风波,其中大众的民族情绪再次成为了影响外交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政府从抓人到放人的政策很不一贯,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暂停了省部级以上官员的来往,许多经贸、人文、观光等交流项目都被延期了。两国政府却保持一种“战...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20日 16:31

什么是“网络民族主义”?

  9月7日在尖阁诸岛/钓鱼岛发生的日中“撞船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多月以来,两国之间官方和民间,高层和草根之间对话与交流纷纷被延误,甚至取消,承受了政治气氛的恶化和信任关系上的危机。

10月4日,温家宝和菅直人终于在第三国展开了“走廊外交”,首脑外交重新启动。10月11日,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和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同样在第三国河内进行了会谈,确认了坚持不懈地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共享了尽早恢复日中军事交流的...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09日 10:52

中国养城市孩子成本高得没必要

9月中旬我在海外呆了10天,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环球时报》编辑告诉我说,“在你离开的这几天,北京大堵车,超级无敌堵。一个是节前,好多人送礼,外地车多。另外就是开学了,很多家长要接送孩子”。这些现象,我毕竟在北京这座行走成本居高不下的大城市呆了7年,不难理解。编辑接着说,“中国的学校硬件不差,但是居然都没有校车”,并希望我从“中国为何没有校车文化”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我立即反应,“有没有校车文化与北京...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26日 10:09

钓鱼岛风波-没有赢者的比赛

昨天凌晨,我从国外回到北京。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澳洲悉尼,很遗憾,没能现场观察中日关系的风波,尤其是亲眼目睹日从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反日”游行队伍。我也跟澳洲政府官员、媒体人、政策智囊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发现他们也格外关注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并表示了担忧,这颇为令人欣慰,让我重新认识到,中日两国的关系,其实还是全球格局中的中日关系。

昨天下午三点,我到凤凰网做客,与...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20日 13:18

中日撞船风波是绝佳的学习机会

曾经说:“把对外政策和一般政策分开,或者甚至把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对立起来,是根本错误的、非科学的想法”,这句话后来被归纳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自日中撞船事件以来,两国外交部门的交涉和谈判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这期间果然不断受到了两国内政问题的复杂影响。

这次谈判中最大的政治变数之一,无疑是决定日本首相人选的民主党代表选举。这场选举在昨天刚刚结束,结果是首相菅直人以721比491的大比分战胜了挑战者小泽一...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13日 11:14

中日如何化解撞船风波

有一个专门形容日中关系的成语“一衣带水”。意思是说,只要心能贴近,日中之间相隔的海洋就只有一条衣带那么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浅浅的“一衣带水”却往往充满了风波。最近的几天里,又一场呼啸的风波席卷了东海,给日中关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9月7日上午,日本称为尖阁诸岛,在中国称为钓鱼岛的有争议岛屿附近,日本海上安保厅的两艘巡逻船与一艘中国福建省渔船发生碰撞。随即,日本海上安保厅官员登上并控制了这艘渔船,以...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9日 10:08

菅直人VS小泽一郎,谁会赢?

最近,我回到日本。在东京,我见到任何一位政治家、官僚、经济学家、媒体人、文化人、大学生时,都自然而然谈到日本近来的政局问题。民主党代表选举1日上午在党总部接受候选人登记,力争连任的现任首相菅直人和前干事长小泽一郎通过代理人进行了登记,两人角逐党代表的选举格局正式确定。

9月14日,民主党将选出党魁,作为执政党的一把手,“党魁和首相不该由不同的人担当”。现任首相菅直人VS日本政界的老大小泽一郎,有识之士们...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8日 15:43

金正日再访华真相

“金正日没跟卡特前总统会面是因为他访华的日程已经定好了,确实没时间和余力见面。”

韩联社8月26日独家报道“金正日再次访华”消息后,我跟中朝关系有关人士打听了真相。其回答莫名其妙。当时依然处于各家媒体尽量追踪有关动态的阶段,金正日委员长真的来了没有,为什么要来,去哪里,跟谁见面,一切都是未知数。

吉林、长春等有关部门派遣大规模的警察队伍展开封路,巡逻,监视。听长春朋友说,“每5米有一个警察”。看来,不...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6日 14:07

网民民意是否中国的主流?

前几天回日本,参加了有关日中关系的讨论。日本有识之士习惯于拿出“国民感情”的良好与恶劣来评估日中关系。许多学者现场问我“加藤君,中国百姓对日本持有什么样的感情,我们还是比较清楚的。不明白的是,他们究竟靠什么途径表达情绪的?”

这个问题提得不错。我回答说“许多日本认为中国百姓彻底沉默,言论被当局压制,没有表达个人意见的空间。这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正在快速取得网络这一新的话语权”。门户网站的论坛、...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30日 17:23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

http://reading.caing.com/101572/   本书在财新网读书频道的连载地址

7年前,我第一次乘飞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那一刻,我不会中文,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也不知道人民币长成什么样子 三无状态。对中国是一无所知,没有理解,更没有误解,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

时间流逝得又快又慢。在 2003年至 2010年这一中国国家大事密集期,中国人对“变”的关注度空前地提升了,而我更加关注“不变”的事务。老百姓的...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4日 11:31

学前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最近,“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的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中国学前教育的资源稀缺和现实需求之间的鸿沟,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在北京,包括80后在内的中国朋友经常向我抱怨,送孩子入幼儿园特别困难,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报名,排队一两年才能确保孩子进到“勉强能接受”的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尤其是好的公办幼儿园自不必说,没有特殊关系和渠道,根本不可能把孩子送入园。就算民办幼儿园,门槛也挺高,学费...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16日 10:14

国家实力取决于底层群体

我是日本“农三代”,在伊豆半岛的小农村出生,从三岁开始跟着爷爷和爸爸种地,没玩过电子游戏。周围都是竹山,从天亮到天黑,我一直在太阳下面活动着,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离开农村十多年,回过头看,日本农民的幸福指数是很高的,过着安宁、平和的日子。

当然越是农村,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越欠发达,这是世界共通的现象,不是特殊的问题。我家乡只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和几条公交线路,没有轻轨,更没有地铁。道路倒是基本健全...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10日 15:20

中国90后犬儒的微笑

进入正题前,我要表明一个态度。在我看来,90后也好,80后也罢,其概念的本质与大家很熟悉的左派、右派、走资派、海龟派、保守派、改良派等种种归类没有任何差别。我对此话题的观点毫无动摇:中国正在进入新的阶级分化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的。

哪儿来的怪象?显而易见,无非是当代中国转型的高紧张压力和在网络上获得了新话语权的当代中国公民超强的想象力之间,不断拉大的落差所造成的结果。他们善于把压力变成想象力,从中蹦出“...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6日 10:20

我为什么用中文写作?

上期我的专栏少有地推出了一篇软性文章“我是日本的韩寒?”。7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以我出版了新书《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为由,做了一期题为《日版“韩寒郭敬明”》的封面报道。之前,我以书面形式认真回答了该报文化部记者武云溥提出来的好问题。可惜,由于版面有限等原因,最后采用的文字不到我的答案的三分之一。那些文字都与我作为“纯日本人”的旅程以及旅程目的地——中国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我愿意把这次答问的所有内容...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30日 09:03

韩寒是中国政府最欢迎的人

最近,FT中文网的不少读者给我发邮件反馈说:“加藤,你怎么开始写政治了?我更喜欢你的软性话题的评论”。这可能是因为最近两个月我在FT中文网上的专栏文章连续谈到了新疆问题和朝鲜问题的缘故吧。接下来的两期专栏文章,我想稍微轻松一下,谈点儿“软性话题”。

7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以我出版了新书《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为由,做了一期题为《日版“韩寒郭敬明”》的封面报道,并把我形容为“日本韩寒”。对此,我不做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