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敌人和选择的民主选举
加藤嘉一 | 2014年12月04日
一次没有敌人和选择的民主选举 加藤嘉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众议院。日本首相拥有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解散国会的特权。作为一名选民,既然民选的首相说要解散,那我也不得不服从。毕竟自己选的。安倍首相给出的“大义名分”是:本来说好的把消费税从8%增加到10%的约定,先不做了,从说好的2015年10月延长1年半。既然做出了违背之前说好的约定,就务必问问选民,请选民判断我所做出的这一决定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众议院。日本首相拥有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解散国会的特权。作为一名选民,既然民选的首相说要解散,那我也不得不服从。毕竟自己选的。 安倍首相给出的“大义名分”是:本来说好的把消费税从8%增加到10%的约定,先不做了,从说好的2015年10月延长1年半。既然做出了违背之前说好的约定,就务必问问选民,请选民判断我所做出的这一决定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安倍首相做出延长增税的一个重大的
日本与中国:或许,认知决定成败
加藤嘉一 | 2014年09月24日
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之际 加藤嘉一 以下文字是本人大约两年前在日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撰写的。有些数据或描述已经过时,但基本观点和框架未变。本人始终认为,“我们”不该放弃让观念跟进时代的变迁,并主动建立制度,推进发展的努力。 201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虽然因为尖阁诸岛/钓鱼岛纷争,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被迫取消,中日间种种文化、经济交流也纷纷暂停,但我们还是能观察
以下文字是本人大约两年前在日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四十周年之际撰写的。有些数据或描述已经过时,但基本观点和框架未变。本人始终认为,“我们”不该放弃让观念跟进时代的变迁,并主动建立制度,推进发展的努力。 201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虽然因为尖阁诸岛/钓鱼岛纷争,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被迫取消,中日间种种文化、经济交流也纷纷暂停,但我们还是能观察到,两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更积极展开对话,
记者为什么拿红包?
加藤嘉一 | 2014年09月08日
以下文字曾发表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第三眼”专栏,2009年12月2日 我刚在北京参加了有关“媒体伦理”的国际会议。“伦理”不仅在中国,在当代,在媒体领域存在,也是跨越时间、空间和分野的话题。就会议的切入点而言,面对着庞大的话题,以小见大是个前提。最为引起我注意和关心的是:中国记者“拿红包”的问题。它反映着今天中国记者的现实和困境,作为分析的案例,再好也不过了。 不管是刚入行的还是资深的,拿过
记者为什么拿红包? 加藤嘉一 我刚在北京参加了有关“媒体伦理”的国际会议。“伦理”不仅在中国,在当代,在媒体领域存在,也是跨越时间、空间和分野的话题。就会议的切入点而言,面对着庞大的话题,以小见大是个前提。最为引起我注意和关心的是:中国记者“拿红包”的问题。它反映着今天中国记者的现实和困境,作为分析的案例,再好也不过了。 不管是刚入行的还是资深的,拿过红包的还是没拿过的,现场的媒体从业者们为“记者
日本人与终战纪念日
加藤嘉一 | 2014年08月18日
日本人与终战纪念日 加藤嘉一 终战纪念日,对我这个普通日本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 它指的是8月15日,是我们投降的日子。从小到大,每年到8月15日,舆论就变得不一样。 各大报纸毫无例外地撰写有关“终战”的社论,有的呼吁如何记住那场战争,再也不要犯当年的错误;有的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说那场战争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有的探讨到底什么是符合时代的和平,并如何面对国际新局势…… 看看
终战纪念日,对我这个普通日本老百姓来说,并不陌生。 它指的是8月15日,是我们投降的日子。从小到大,每年到8月15日,舆论就变得不一样。 各大报纸毫无例外地撰写有关“终战”的社论,有的呼吁如何记住那场战争,再也不要犯当年的错误;有的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说那场战争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有的探讨到底什么是符合时代的和平,并如何面对国际新局势…… 看看2014年,即终战69周年8月
中国应该以小费促消费
加藤嘉一 | 2014年07月30日
我在北京的某角落写这篇小文。 回京后的某一天上午在京城内打车,师傅是一位中年女士。毕竟好久没回来了,对于北京最新的路况等不太熟悉,就向师傅请教了一下。她很认真、详细地向我传达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要下车了,卡表显示着22元,我自然递了25元,说声“谢谢师傅,受教了。”她也很自然地接收了它。可能是后会无期,但“我们”告别得很愉快,感觉给即将要面对的一天输入了点“元气”似的。 显然,我是带着
日本共产党在忙什么?
加藤嘉一 | 2014年07月07日
日本共产党在忙什么? 加藤嘉一 “你觉得,最近日共怎么样?” 我问了一名日本财经记者,他比我大一岁。 “日共?什么是日共?” 他迷惑着说。 “哦,不好意思,就是日本共产党。” 我解释说。 “日本共产党原来简称日共啊。它没什么存在感的。其他,我没什么印象。” 说实话,我原来对日共基本一无所知,至少不如对中共的了解吧。我与这名记者达成共识:普通日本老百姓对日本共产党的了解和
小组出局让日本人回归正常
加藤嘉一 | 2014年06月26日
小组出局让日本人回归正常 加藤嘉一 6月25日周三16时,我抵达了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我从波士顿起飞是24日的14时,而日本的最后一场小组比赛,与哥伦比亚的赛事安排在起飞后两个小时的16时,就无法观看比赛了,只好着陆日本之后,才能得知比赛结果。 飞机上,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谈论世界杯一事,没有不安,没有激动。当然,一个人关不关心世界杯是归个人的问题,关心着也不一定表达出来。何况,日本人一般在
日本人不应该依靠捡垃圾自我安慰
加藤嘉一 | 2014年06月24日
上周五,日本队与希腊队打平。 希腊队前半场就剩下十人的有力局面下,日本队最终无能打破希腊队既高又强的后卫,结果为0比0。即使日本队在下一场比赛上赢给已确定能够出线的哥伦比亚,也不一定能从小组比赛中出线,还要看希腊队与科特迪瓦队的比赛之结果和打分。 整个日本舆论沦为沮丧。不过,既然还有可能性,那么,日本国民从其“岛国根性”的角度,自然以为“不要放弃”。 从美国波士顿瞭望着位于太平洋对岸的
世界杯唤醒日本人的民族主义
加藤嘉一 | 2014年06月17日
世界杯开幕了。 作为日本“足球之乡”静冈县出身的人,我不会不关注祖国所参加的世界杯。何况,巴西队是我比较喜欢的队伍,巴西是我很好奇的国家。 第一场比赛(巴西VS克罗地亚)是与美国朋友一起观看的。我发现,4个裁判员里面3位是来自日本,而且,国际级裁判西村雄一(Nishimura Yuichi)担任主裁。作为一个日本公民,祖国的同胞在世界杯的第一场比赛担任如此重大的任务,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性恶还是性善?
加藤嘉一 | 2014年05月18日
性恶还是性善? ——浅析中美日政治社会的国民性 加藤嘉一 (一) 我在目前的居留地-美国波士顿有一个中年阿姨的朋友。她在一家普通餐厅工作,月薪为2000美金左右,不算很富裕,却格外关心公共事务。每当在新闻中看到美国财政恶化,美联储的人事变更,对中东事务的干涉,医疗改革等信息,忠实民主党派的她都迅速又严肃进行思考,发表观点。 我曾经问过她,“你为什么如此关心国家大事?”
奥巴马访日为何不暧昧?
加藤嘉一 | 2014年04月27日
奥巴马访日为何不暧昧? 加藤嘉一 2014年4月23日至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 此轮奥巴马亚洲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实际上具有“还债”的意味。上一次因“政府关门”没能及时访问亚洲,客观讲,与奥巴马政权始终至少口头上坚持的,基于重返亚洲与重视亚洲的“再平衡”战略,以及美国作为“亚太国家”的战略身份是背道而驰的。如今,奥巴马总统试图向东亚国家和地区传出“美国在这里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超级大国?
加藤嘉一 | 2014年04月08日
2010年9月在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突然发生了中国渔船的撞船事故,这一事件让指责中国的呼声在日本高涨起来。 “中国想把我国的固有领土——尖阁诸岛据为己有。” “中国企图进军东海。” “中国是霸权主义国家,在领土上有野心。” 自从2010年9月以来,一时间有大量日本媒体向我约稿,让我从各个角度谈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那么首先,我想在这里表明我最基本的立场。 中国朋友们不要指望加藤嘉一表明“钓
彭丽媛的战略角色
加藤嘉一 | 2014年03月28日
中日、日美、中美都是重要的国家间关系,其处理过程往往趋于敏感和紧张,当国家间关系处于紧张的时候,能够化解其敏感度的筹码是必要的。而对于当前的中美日三国关系来说,一个积极的筹码就是夫人外交
我在美国所思考的中国式民主
加藤嘉一 | 2014年03月25日
我在美国所思考的中国式民主 加藤嘉一 我关注2014中国政协的状态与往年有所不同。 一方面,我此刻不在中国国内,对于观察与分析来说,有利有弊,后者在于无法直接感受其氛围,有着自然的局限性(我始终认为观察中国政治,现场感很重要),前者在于拉开距离退一步加以审视,或许更加冷静客观(虽然我也不好说客观的界限在哪里)。 另一方面,我目前生活在美国这一通常被称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所学习的地方在民主党派占多
2014年两会后的中国什么样?
加藤嘉一 | 2014年03月17日
3月13日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意味着2014年中国“两会”落幕。这是本人两会观察专栏最后一篇,我就与读者朋友们分享3点此刻的感受。 今年两会有些不寻常。昆明砍杀、马航失联这两个与中国公民、社会紧密相关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纽约发生了曼哈顿爆炸事件,也占了中国媒体的重要位置。 看到154名中国人乘坐在失联了的马航飞机的消息后我想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是好事,走出去和引进来也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和中国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两会
加藤嘉一 | 2014年03月14日
2012年8月来到美国之后,我始终下意识地关注“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这一问题。 “美国人”也有很多人,不能一概而论,抑或以点盖面,何况它是日益变革中的移民社会。 我所生活的波士顿剑桥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整体来说,市民们的知识水平和修养程度较高,不能说是典型的美国,更不能代表美国人。 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讨论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相关的公共问题。而中国往往成为他们讨论的国际问题中的
加藤嘉一
164篇文章 3191天前更新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中日交流、中日关系的热衷观察家、评论者。2003年来到中国后至今,作为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参加过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共有五十多个。作为评论员、嘉宾、作者参加过的中外媒体活动共有五十多个。 著作《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一书。
日本人和中国人看待英国脱欧的异同
冲绳对话(下):美军基地去留之争
冲绳对话(上):“我们冲绳人”
我的“近况”?
【旧文】日本大地震:亲历与反思
走进传说中的冰岛
安倍南海策略与特朗普“小炸弹”
日本百姓如何看待中国游客?
我眼里的当代中国和自媒体
蔡英文大胜:两岸关系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