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晚上,即台湾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地区领导人副手和立法委员双重选举的前一天,台北凯达格兰大道,即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前面的广场,民主进步党(以下称民进党)在下着雨的天气下举办的造势晚会上,选民们这样喊叫。我在现场感觉到,在这里没有人怀疑第二天蔡英文会当选台湾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率领下的民进党执政的“新台湾”,似乎早就成了定局,用我在选举前到处听到、看到的说法,就是“没有悬念”。
晚上9点半左右登场的蔡英文则向选民们,尤其年轻人,引用了2014年3月18日发生的“太阳花学运”的口号——“自己的国家自己救”, 她呼吁:“拜托大家,这个国家,还需要各位在后面推它一把,如果你还在犹豫,请不要再考虑,坐上巴士、坐上火车、坐上高铁,用任何方式,明天一天要回家投票”,并强调“这是新政治的起点”。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
中午前后,我走进了位于忠孝东路3段和敦化南路1段的四处投票所。没有拥挤,没有混乱,场景有序。在台湾,人民用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领导人看似已是常态。
我在敦化南路1段190巷38号的投票所认识的陈先生投了民进党。曾与中国大陆有过生意往来的他对我说:“这次选举是一次机会,国民党权贵,欺骗老百姓”,并主动提出给我介绍“参加了太阳花学运的我儿子”。
陈先生的儿子陈威仲负责DJ的嘻哈摇滚音乐人,他跟其他几名伙伴一起经常在台湾各地举办演唱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他对台湾的热爱和政治诉求,并呼吁年轻一代觉醒,从公民运动的角度推动台湾发展。我在陈先生的陪同下走进他儿子陈威仲的工作室,开始跟他聊天。我问怎么看这次大选时,他表达了与父亲不同的看法,说:“我不认为这次选举是一次机会,接下来台湾政治将进入冰河期。”我接着问他以及组织太阳花学运的伙伴们是如何评价那场占领立法院,反对马英九政权与中国大陆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运动,他用干脆的口气回答说:“失败,政府还会继续签。”
经过选举前几天的深思,他最终还是投给了民进党。他以及其他不少选民渴望看到的是台湾更大胆的变局,以及能够推行变革的领导班子。
充满“挫败感”的太阳花学运骨干们成立了新政党——时代力量(New Power Party)。该党得到民进党的支持,在选举中突飞猛进,恐怕是这次台湾选举的一个看点。这次选举中,蔡英文获得约689万票(得票率56.12%;朱立伦为约381万票),民进党在立法院113总席次中获得68位席,即单独过半;时代力量获得了五个席位,其中的一席被称为“学运战神”的该党主席黄国昌赢得。 他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后召开记者招待会时表示,“未来会支持民进党推动的改革,也会理性监督新政府。”
这次选举让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包括时代力量在内的小党的出现(新党、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台湾团结联盟、信心希望联盟、民国党、军工教联盟党、中华统一促进党、自由台湾党、台湾独立党等),以及这中间体现出来的“第三势力”的崛起。比如,2001年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在2016选举政见中主张:”强化台湾经济主体性及产业自主发展,反对快速倾中、依赖中国的经济政策;反对ECFA (2010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反对两岸没有台湾优先的货贸协议、反对以开放中国为主的经济示范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在这次立法委选举结束后公布的统计,从政党票得票率来看,台联获得了2.51%,在18个政党中排名第7,除了民进党(44.06%)、国民党(26.91%)、亲民党(6.52%)以外,仅次于时代力量(6.11%)、新党(4.18%)、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2.53%)。另外我觉得不容忽略的是,在选举活动中时刻强调“告别蓝绿之间吵来吵去”的亲民党主席、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宋楚瑜,超出不少人的预测,获得了约157万票(他在2012年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只获得约36万票)。
据我观察,这么多小党出现的一个间接原因,或许是通常以“蓝”和“绿”为标志的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核心焦点——两岸关系上日益且不得不采取模糊态度和中间路线。比如,通常被认为具有“台湾独立”倾向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整个选举活动中围绕有关大陆与台湾达成的“九二共识”采取不承认,不反对的模糊态度,其说法为:“不否认1992年两岸香港会谈的历史史实,认同双方秉持相互谅解精神,求同存异;九二共识不等于全民的共识,是一种选项,但不是唯一的选项。”对此,有不少原来的民进党的支持者是不满意的,他们呼吁蔡英文公然反对并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再比如,台湾民间普遍感受近年台湾经济很差是因为过于向中国大陆开放和依赖 ,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在如何处理与中国大陆的经贸联系方面,也不得不变得谨慎一些。成功大学法律系教授许忠信17日对《自由时报》表达的观点在我看来符合广大台湾选民的看法:“自从签下ECFA后,在中国磁吸效应下,台湾民间投资反而衰退,外资也不来,导致国内经济停顿,薪资不成长。因此,新政府上任后,应该两岸经贸先冷却下来,并加强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贸易关系。”
无论是民进党在“九二共识”上采取模糊立场,还是国民党在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上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态度,最根本的成因还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崛起。在其不确定却切实的崛起面前,民进党在政治议题上不得不收敛一点,国民党在经贸议题上不得不谨慎一点,均认为这样才有可能迎合台湾广大民众在中国崛起面前所抱有的矛盾心理。
其矛盾心理正在加深,并变得越来越复杂,难以化解。台湾选举结束后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进党人士对我表示,“其实,前一阵关于中国经济,尤其有关股市的负面信息让台湾选民进一步觉得不应该过于依赖中国市场,催化他们把票投给民进党。当然,前一天发生的‘周子瑜事件’ 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可见,在习近平执政下似乎徘徊的经济政策和继续高涨的民族主义对中国大陆的对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两岸关系则带来了一定的变数。
两党采取模糊态度和中间路线或许迎合了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但立场的模糊和主张的暧昧却排除了两党原有的支持者。我告诉这次有机会交流的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教授何明修自己的观察之后,他回应说,“我认同这么多小党作为‘第三势力’的出现,跟最近台湾政党政治倾向于中间路线的近况的说法。因为光靠蓝绿两大阵营,已经难以呈现台湾内部的多元利益和价值诉求,尤其是年轻人的。”据他介绍,有不少小党是从国民党分离出来的,例如军公教联盟,代表宗教保守势力的信心希望联盟、民国党。民进党没有这种情况,比如時代力量、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那群人的观点本来与民进党有所不同。他们并不是‘泛绿’,而是台湾近年来新浮现的’公民运动。
经选举前后在台湾的观察,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即台湾政治是不是已经不能在原来过于简单化和二元对立的“蓝”和“绿”的框架之内获得解释和建设?对此,我的初步思考是,接下来我们可能有必要尝试更多从政治学里的普遍解释视角——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更通俗一点地说,左派和右派,从中延伸出来的偏左和偏右、极左和极右等——来讨论台湾政治。就与这些政治立场相关联的经济社会政策而言,据我观察,国民党倾向于重视市场的作用,主张开放国内市场,民进党则倾向于强调政府在利益分配中的作用。不过,围绕这次选举中成为焦点的薪资水准、住宅环境、产业结构、竞争优劣、对外开放、食品安全等议题,我却看不清民进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政策主张以及其背后的思想根基和价值理念有哪些区别。在台湾,依我浅见,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极为根本的问题的政策讨论似乎稀少,远远少于蓝绿之间的口水战和名嘴之间的互骂战。
所谓中国元素如何影响了这次台湾大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这次蔡英文率领下的民进党获得大胜的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国民党执政下的台湾经济的停滞(比如,2015年台湾国内生产总值第三季度为负增长),以及马英九无法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实施具体的应对措施。另外,国民党内部持续不断的丑闻和难以摆脱的权贵形象,也导致丧失人民对它的信任和耐心。
希望扭转形势的国民党在选举活动中却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拯救台湾经济”上,甚至有意回避,而始终追究蔡英文接不接受“九二共识”这一问题。但是,我认为,去年11月举行的“习马会”对围绕国民党的选举情势来说,明显起到了弊大于利的作用。在不少选民因国民党离中国大陆太近而感到厌烦的情况下,按道理,国民党应该一边巧妙地“再平衡”原来对大陆的政策,一边大胆地提出拯救台湾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方案,而不执着于追问蔡英文如何面对“九二共识”。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民党在选举战略上把中国元素用错了。民进党反而通过在“九二共识”面前采取模糊态度的方式,巧妙规避了中国元素可能带来的坏处。毕竟,民进党的支持者里面也有人认为跟中国大陆的经济和人文往来很重要,为此,两岸之间的政治基础必不可少。蔡英文这样做,首先是给与中国市场有生意关系,以及认为两岸关系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九二共识”的台湾选民看的;其次是给把“九二共识”作为对台工作的政治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看的;最后是给呼吁,甚至要求两岸关系保持稳定和良好的美国当局看的。
总之,在处理中国元素这个问题上,应该说,蔡英文表现得比朱立伦更加务实、自信、有策略。这一对比这样那样地影响了选举的结果,也可以说,中国元素实际上帮助蔡英文成了第一女台湾地区领导人。
这次大选的结果如何影响两岸关系?在这里,我提出三点判断。
首先,台湾政治史上第三次政权轮替后,两岸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蔡英文会更多从台湾本土的政治体制、安全关切、舆论基础出发,不轻易与北京方面发展关系,尤其政治关系,包括经贸关系。这一点比较赤裸裸地体现在蔡英文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人在国际记者会的致词中表达的一段话:“两岸都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寻求一个对等尊严、彼此都能够接受的互动之道,确保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她强调,“台湾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与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
其次,两岸关系很有可能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讨论接下来两岸关系里的政经议题,关键还是要看双方怎么面对“九二共识”。这次在台湾居留的时间里,我向若干参与选举活动的知情人士和紧密观察选举动态的台湾知识分子询问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会不会公开支持或接受“九二共识”,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会”。我认为,也不会。
他们反问我,在蔡英文不公开支持“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习近平会不会跟蔡英文见面?对此,我回答,“不会”。问题是,这个并不妨碍两岸推进经贸、人文、旅游等领域的正常交流。我所见到的知情人士里面,甚至有人提出,获得‘完全执政’之权力的蔡英文在两岸经贸关系的推动方面,有可能会做得比马英九多。除非蔡英文公然否认“九二共识”或做出有关所谓“台独”方面的言行,北京方面不会拒绝与台湾方面发展经贸关系和民间交流。我判断,蔡英文不会这么做,当然,她也不会像马英九那样积极发展与北京方面的政治关系。由此判断,“马习会”给两岸关系带来领导人会谈机制的可能性很低,很有可能被历史学家描写为“一次性”的。不过,我推测,假如北京方面确认了蔡英文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之后,有可能敦促台北方面提出替代“九二共识”,能够让中共可以接受的具体方案,由此重启两岸领导人之间的会谈机制。
最后,蔡英文用“维持现状”来表述她对两岸关系的立场,至于她具体怎么做,还有待观察。这个一方面取决于蔡英文和民进党如何交接马英九和国民党在两岸关系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蔡英文接下来跟她幕僚们如何梳理“完全执政”与“两岸政策”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什么样的规划。另一方面是取决于北京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在中共执政下的中国大陆将发生什么。
台湾选举结果公布后新华社立即发表的评论《不畏浮云遮望眼--且谈如何看待台湾“大选”投票结果》里指出:“台湾政局变化,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根本上说,决定台湾前途、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的发展进步。” 我对这段话的解读是:只要大陆方面快速地、足够地发展,台湾方面一定逐渐倾中,最终能够和平统一。
不过,倘若北京方面光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这些源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元素来展开对台工作,其政策恐怕效果不佳,不断落空。据我观察,跟马英九相比,蔡英文明显具有强调台湾自由民主的体制和价值观的政治风格。比如,她在国际记者招待会上主张,“我们也再一次告诉了国际社会:民主的价值,已经深入台湾人的血液;民主的生活方式,更将是2300万人永远的坚持。”
那么,如果北京方面准备继续发展跟民进党完全执政下的台湾的关系,除了打经济牌和市场牌,务必认真探索如何以尊重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价值的方式加强与台湾当局的沟通纽带,吸引后周子瑜事件时代的台湾公民。
此文发表于《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年1月19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