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闭幕了,中国获得了199枚金牌,这是惊人的数字。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在2008年到2010年国家大事密集期,中国用体育这一最能刺激人心的草根政治宣扬了“中华复兴”,使民众增强信心。在我看来,中国体育的复兴应暂时告一段落,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体育究竟是什么?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职业或专业化的体育;另一个是非职业、非专业的体育。从人口来讲,前者是极少数,后者是大多数;从动机来讲,前者是谋生的手段,后者是享受的乐趣;从影响力来讲,前者是提升国家荣誉的,后者是提升全民健康的。两者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缺一不可。
我印象中,中国人一般把体育看作寻找出路、提升名誉、改变命运的手段。大部分从业者从小就当运动员,进入体校,面临人生选择。我一个朋友从小游泳很好,被体校邀请当运动员,但她很想学习,只好放弃游泳,选择了学习。另一个朋友从小打乒乓球,学习很优秀,上中学时面临选择,要么打球,要么学习,她选择了乒乓球,进入国家队,保持拿奥运奖牌的水平,但对于学习这条路,只能留下遗憾。
我在日本上中学是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被录取的。普通学生一般8点半上学,中午12点到1点半午休,5点钟放学回家。而我早上7点钟到学校早训,上课,中午吃完饭做力量,5点放学之后继续训练,大概9点多回家,训练用的是业余时间。有集训或比赛的话,可以请假,学校也许可,但回来后一定要补课。应考条件完全一样,如果考不好,就毕不了业了。所以,对于任何一名日本青少年运动员包括奥运冠军来说,学习第一,训练第二。按照校规,成绩不好、行为不良的运动员不能参加任何地区和全国大赛。
日本人相信“文武两道”对一个人的成长最为重要,把学校的学习和业余的训练兼顾好,大部分国家队队员都是这样走出来的。他们退役后也可以在经济、媒体、金融、政治、文化等行业,成为最杰出的一群。我17岁时因受伤而退役,但学习还比较认真,退役却有退路,至少有文字写。而许多中国“同行”退役后别无选择,只能当体育教师,有的甚至还去卖肉、搓澡。
国家显然付出了巨大代价,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中国家长都无法让面临高考的孩子好好运动,锻炼身体。大家潜意识中都认为,体育运动不过是干扰成绩的废物,学习知识不过是干扰体育业绩的废物。
体育运动不是针对一部分人的垄断品。一位著名体育人说得好,“中国只有金牌,没有冠军。”中国有13亿人,国家养活的运动员据说有20万左右,而拿金牌的只有51个和199个。在这个过程中被浪费掉的人才有多少?我指的是拿不出成绩,无路可退,只好在社会底层和边缘混下去的前运动员,还有当初愿意好好运动却无奈选择学业的人才。
不是为了拿金牌,而是为了实现全民的健康生活这一长远而核心的利益,为此提供各种惠民的公共服务,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建设免费的绿色公园,让民众在周末一起跑步。在我看来,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也应投入这些直接涉及“国民利益”的方面。
我由衷期望,以广州亚运的辉煌政绩为契机,中国能摆脱“奥运”或“亚运”式体育,从而进入“全民健康体育”的伟大时代。
此文刊登于《环球时报》2010年12月2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