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结束了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的演讲。这是该会议首次邀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则这样开始他的演讲,“1957年6月,站在这里的我的祖父岸信介是这样开始演讲的:日本站在世界的自由主义国家阵营是因为我们确信民主主义的原则和理想。”

  安倍首相介绍了自己与美国的相遇和缘分之后,为在7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所遇难的美国人表示了哀悼。他深知这一点对美国国会议员和舆论来说很重要。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向美国在历史上培育下来的自由民主主义的价值观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他以祖父岸信介的那句话开始演讲这一事实也仿佛这一点。他说,“日本遇到美国,就是日本遇到了民主主义。遇到它是150年以上前的事情。”他也强调,日美之间的同盟是基于自由民主主义的,这点是不需要任何理由和解释的。

  对于美国方面从与中国、韩国关系的角度担心的历史认识问题,安倍首相的表述如下:“战后的日本是本着对那场战争的深深的反省走过来的。我们不应该回避自己的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痛苦这一事实。围绕这些的认识,我与历届首相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不惜一切努力为亚洲的发展、和平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国议员们向安倍给予了鼓掌。从两院的议员们反复站起来鼓掌的场面看,安倍首相的演讲可以说是让美国国会方面感到满意的。而依我观察,达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安倍首相向美国所关注的事宜和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面子,包括历史、价值观、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日美安保新指针等,作为报答自己获得了作为历史上首次踏上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的站台的隆重待遇。

  看着安倍首相在国会演讲,议员们反复鼓掌的“互动”场面,我重新觉得,内心感叹,美国还是很聪明,有战略,即给安倍首相提供非一般的待遇和面子,来换取他继续扮演美国“听话”的同盟国角色,为的是保护美国的全球利益,以及促进美国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围绕安倍首相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与日方交涉的同时,我们认真分析了安倍首相的性格,他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到高兴和过瘾,等等”,一名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对我说。

  而日美首脑会谈前夕达成共识的日美防卫合作的新指针,以及其成功签订无疑是美国方面务必从安倍访美获得的一个成果。根据18年以来首次修改的新指针,日本将更加广泛、密切地配合美国包括亚太地区的全球战略与安保布置。当然,新指针的签订必然地引起中国的警惕,以及日本国内渴望和平的市民们的反感与抗议。这恐怕是接下来日美两国当局共同或各自面临的变数。

  安倍首相从对美国率领培育下来的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尊重,延伸阐述的是此次安倍访美议程里饱受关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一事。他说,“日本与美国要携手为来自不同生长背景的亚洲太平洋各国创造不受任何国家之意图的,公平、有活力、可持续的市场。在太平洋市场,知识产权不能被搭便车,也不能忽略过于苛刻的劳动和对环境强加的负担。这样才能够向世界普及,并扎根我们所信奉的自由、民主主义、法治等价值观。而体现这一价值观的无非就是TPP。”

  紧接着,表达“TPP不仅带来经济利益,它也涉及到长期的安保意义”之后,安倍首相强调说,“日美之间围绕TPP的谈判很快就能达成共识和协议,让我们两国携手发挥领导力,共同推动TPP。”其实,TPP谈判能否成功找到落脚点也取决于美国国内的政局。日本方面也深知日美之间涉及到TPP内容与条款的谈判也只好通过充分尊重美国方面的利益和情况才能落到实处。

  至于中国因素,奥巴马和安倍首相都重视对华关系,支持中国和平发展,需要好好跟中国对话协商的同时,也没有隐藏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心。4月28日,奥巴马总统在日美首脑会谈结束后的共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扩大力量。中国的做法是错误的”,并重申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包括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

  纵观所述,我对这次安倍访美议程(虽然尚未结束,安倍首相即将访问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总体判断是,在美国方面高度重视的新安保指针、TPP、历史认识这三大议题上,安倍首相的言行和举措基本满足了美方的需求。如前所述,这是美方通过给安倍首相崇高待遇的方式换取的。日本人必须正视这一点,并不断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美国的盟国,以及应该怎样做美国的盟国”这一根本的问题。

  当然,无论是安保、经济、价值观、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等议题上,安倍访美无疑强化了日美同盟的基础和能量,这是符合日本方面的利益的。

 

此文刊登于《大公网》2015年4月30日

 

 

 

 

 

 

 

 

 

 

 
 
 
话题:



0

推荐

加藤嘉一

加藤嘉一

16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获2006年留学生学习优秀奖本科生奖。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现任顾问。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中日交流、中日关系的热衷观察家、评论者。2003年来到中国后至今,作为组织者、策划人、发言人、主持人参加过的中日学术交流活动、国际研讨会共有五十多个。作为评论员、嘉宾、作者参加过的中外媒体活动共有五十多个。 著作《产学联合之路-中日产学论坛》一书。

文章